每经记者|任飞 每经编辑|赵云 9月23日,南华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南华科技创新混合提前结束募集,即于9月22日启动募集的当天结募,这是近期市场上又一只首发当日结束募集的主动权益类基金。 尽管权益类公募基金近期的发行势头不错,但基金公司对持营产品进行限购的情况也有不少,特别是一些科技主题或年内绩优的人气产品。 有分析指出,部分基金管理人会通过限购防止相关产品规模过快增长,也能让投资者更加理性地看待相关产品的业绩;另一方面,增量资金的配置难度也在加大,随着三季度临近收官,市场或又将迎来业绩兑现的关键期,业绩成长健康的公司或行业有望得到资金的青睐。 南华基金旗下一只权益新品提前结募9月22日开始募集,原定9月30日结束募集,却提前至9月22日的南华科技创新混合,是一只发起式基金,不过,对比此前发起式产品的募集效率来看,首发当日结募的并不多见。而从近期市场对于权益基金的关注度来看,此类产品的确备受投资人重视,毕竟到了大盘震荡盘整的阶段,不少投资人希望通过公募基金参与A股投资。 最近一段时间,“日光基”、首发当日结募的产品数量增多,从这些此前基金的所属基金公司来看,普遍是行业头部公募,南华科技创新混合的管理人南华基金并非如此,且从过往的经营数据来看,并不理想。 今年8月19日,南华期货披露2025年半年报,其全资子公司南华基金上半年净利润录得-618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微幅盈利34万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03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256万元下降逾26%。 自2016年成立以来,南华基金仅在2023年实现年度盈利119万元,其余年份仍延续亏损态势,2016年至2022年累计亏损近亿元,2024年更亏损1049万元,截至上半年累计亏损接近1.2亿元。 公告内容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司基金资产净值合计为215.27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5.40%。《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产品结构方面,南华基金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缺乏具有规模拉动能力的权益类产品,未能有效脱离中小基金公司同质化竞争陷阱。现有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中,规模最大的是南华丰利量化选股,今年二季度末统计录得1.85亿元。 虽然此次有新的基金受到市场关注,但公司产品单一、投研与市场渠道不足仍为核心痛点,尽管此前有母公司增资,但若无法在权益投资、产品创新或跨市场策略上取得突破,仅靠“输血”难以形成可持续盈利。 权益基金依然备受资金关注,增量资金去向何方?近期,A股市场持续迎来调整,但投资人对于权益投资的热情依然不减,在指数调整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不仅有许多一日售罄的新基金出现,还有许多限购的老基金。 9月23日,睿远基金发布公告称,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自9月24日起,睿远稳益增强30天持有债券基金暂停申购、定投及转换转入,赎回及转换转出正常办理。9月4日,年内业绩突出的一只基金公告了即将限购的消息,永赢科技智选将从9月5日起,单日单账户限购1万元。 主动权益类基金当中,普通股票型基金以及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年内头部业绩产品有许多都对大额申购额度进行了调整。事实上,三季度开始,一些传统优势渠道的热门主动权益产品就开始了限购,特别是一些科技主题基金、年内绩优基金等人气产品也实施限购。 有分析指出,近期市场较热,部分热门赛道的基金规模较大,因此,部分基金管理人会通过限购防止相关产品规模过快增长,也能让投资者更加理性地看待相关产品的业绩。 当然,还有一些指数型产品,或是指数增强型基金仍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由摩根资产管理推出的摩根中证A500指数增强型基金于9月16日正式成立,募集规模达21.33亿元。W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16日,今年以来全市场共新成立52只以中证A500指数为标的的量化基金(指数型),该基金成为2025年以来首发规模最大的中证A500指增产品。 那么,接下来公募基金吸引的增量资金将去向何处?哪些资产或行业具备配置价值?展望后市,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指数及量化投资部总监胡迪表示,外资回流的需求可能推动核心资产估值修复,有望使得大盘成长在风格轮动中接力。 另一方面,随着三季度临近收官,市场或又将迎来业绩兑现的关键期,对于业绩成长健康的公司或行业或有望得到资金的青睐。最近,已经有兄弟科技、中泰股份、华新精科等十余家公司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大部分公司实现预增。此外,不少公司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陆续传递出订单饱满、产能提升、行业回暖等积极信号,A股优质资产有望进一步得到资金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