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周逸斐 每经编辑|陈星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发布会现场介绍,我国监管法制“四梁八柱”加快搭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五大监管”得到全面强化。坚持严格执法、敢于亮剑,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总局在提升监管能力水平方面有哪些举措和进展? 李云泽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提问时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断健全。实施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车险综合改革,深入开展“报行合一”,寿险公司2024年以来压降成本3500亿元,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费用率更是创20年来新低,行业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保险法修订加快推进李云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十四五”期间,相关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部署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任务,扎实推进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全面强化“五大监管”,深入实施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四新工程”,奋力实现思想大转变、工作大变样、监管大提升。 首先是制度短板加快补齐。行业重要法律修订取得重大进展,上周银监法修订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保险法修订也在加快推进。监管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5年来发布各类规制171件,包括银行、保险、资管、非银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引,以及资本管理、资产分类等重要监管规则,基本建立起贯通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从准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 其次是监管效能显著增强。把握实质风险,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坚持高风险高强度、低风险低强度,把宝贵的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对41家重点机构实施提级监管,同时下放112家中小保险机构监管权限。 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果断出手,形成震慑,真正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规划实施“金监工程”,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全面强化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再次是“监管为民”深入践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联动的“大消保”格局初步建成。督促机构加强产品适当性管理,规范营销行为,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金融消费环境。上线金融消保服务平台和产品查询平台,方便消费者“掌上查、指尖办”。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非法集资发案数量较“十三五”时期下降五成,努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最后是引领行业改革取得新突破。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断健全。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苦练内功、降本增效,多管齐下整治无序竞争。 应关闭的27家金交所已全部取消资质“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遭遇了一系列超预期风险考验。证监会在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过去五年资本市场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外部输入性风险挑战风高浪急,国内部分领域风险“水落石出”,资本市场作为各类风险交汇地和敏感带首当其冲。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安全”打头,凸显了防风险、强监管的重要性。证监会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监管防线,严守风险底线。 在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方面,落实“四早”要求,加强全方位监测预警,健全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逆周期调节,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同时强化与有关方面的协调联动,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发挥内在稳定作用,共同打好“组合拳”,筑牢防波堤防浪堤,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在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方面,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严防“爆雷”,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关闭金交所、“伪金交所”成效明显,应关闭的27家金交所已全部取消资质,排查出的上百家“伪金交所”也已经全部得到清理。 在大幅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震慑力方面,聚焦财务造假等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违法违规问题,既“追首恶”,也“惩帮凶”,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惩防体系,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 比如,就债市财务造假对恒大地产及其审计机构分别开具41.75亿元、3.25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对越博动力案第三方配合造假同步追责。 同时,用好用足法律所赋予手段,依法从严,把“板子”打准打疼。联合最高法印发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不断完善行政、民事、刑事追责体系。五年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一批责任人被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在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方面,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先后完善了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一些相关的监管规则,推动出台了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申报即担责、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评价等硬性监管要求,事前事中事后有序衔接的投保体系持续健全。 近年来,特别代表人诉讼首单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约24.6亿元,紫晶存储案、泽达易盛案分别赔付投资者10.9亿元和2.8亿元,一批标志性案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地,提升了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质效。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曹仕林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