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充电站给新能源车充电已成为不少人每周必有一次的经历,但一个充电桩上贴着五六个二维码、充电花15元要先充值30元、手机操作流程繁琐等现状,给车主造成了不好的充电体验。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9月17日,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赵昱辉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发表了一项标准化研究成果――《800V电压平台电动汽车超充站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 当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记者采访时,赵昱辉表示,《技术要求》首先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瞄准了行业“无标可循、野蛮生长”的痛点。 充电行业仍处于“战国时代” 谈到《技术要求》的发布背景,赵昱辉说:“今年多个部委联合发布大功率充电指导意见,这是国家绿色能源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大功率充电是解决新能源车里程焦虑的核心方案。”在他看来,随着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与续航里程优化,补能时间的缩短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相关标准制定因此具备重要价值。 解决行业乱象是另一动因。赵昱辉称,随着新能源车存量快速增长,补能已成为高频刚需。但当前充电行业仍处于“战国时代”,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品牌、不同运营商的充电网络各自为战,既造成社会资源重复浪费,也带来极差的用户体验。 “浩瀚能源(即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同)从2021年起就深耕800V架构技术,5年迭代了4代产品,积累了丰富经验。”赵昱辉介绍。 截至目前,浩瀚能源超快充补能站已超1100座,超充桩数量突破5000根,同时通过数字化产品整合第三方资源,接入有效充电桩已超155万根(截至上月末)。 赵昱辉还透露:“团队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希望将中国市场的技术成果与用户经验复制到全球,惠及更多新能源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提问:“海外超充市场要求愈发严格,如何应对?”赵昱辉也坦言,全球不同国家的法律与政策差异巨大,但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合规环境将逐步优化,浩瀚能源的技术与体验优势将凸显。 有望根治行业乱象 对于超快充相关标准的价值,赵昱辉表示,这首先是对用户的直接利好,它将从根本上解决里程焦虑与体验不统一的问题。 “到今年底,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存量将达4000万辆,其中既有800V架构车型,也有400V架构车型,标准能实现跨平台补能体验统一。此前用户充电时面临的多App、多流程、预充值等乱象,也将随标准推行得到根治。”赵昱辉说。 赵昱辉还从行业层面介绍,超快充相关标准落地将推动三重变革:一是促进技术协同发展,打破碎片化格局,车企、运营商、设备商不再各自为战,能形成技术合力;二是减少资源浪费,统一标准可让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成为可能,从全产业链层面实现降本增效;三是创新规范维度,以往的标准聚焦设备,这次首次以“站”为约束对象,真正做到贴合用户的场景化体验需求。 赵昱辉分析说,普通超充站建设目前面临两大瓶颈:商业中心内虽然充电需求旺盛,但电容不足是硬伤;高速公路场站则存在潮汐性闲置问题,看似排队严重,实则整体闲置率高。 在他看来,繁忙的商业中心、景区等高频周转场景,将成为兆瓦超充的核心落地场景。“现在行业已适配6C(C表示充放电倍率)电池,未来10C电池若实现,6分钟快充将成为现实,1.5兆瓦甚至更高功率的设备也会随之出现。充电技术、车辆技术与电池技术将形成协同进化,最终彻底改变用户用车场景。”赵昱辉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