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丁舟洋 每经特约记者 温沐夏 每经编辑|文多 丘成桐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在今年7月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顶尖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与其团队出题,四款大模型同台解题。有趣的是,大模型已经能够快速、准确地解答奥数题,但对于数学家给出的研究生水平难题,还是颇花费了些时间。 “坦白讲,AI(人工智能)从来没对我冲击太厉害。”近日,丘成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特约记者专访时说。他认为人类的思考比AI重要得多,因为重大的科学发现往往是平凡事情里突然出现的一次变化,而人工智能倾向于把千万分之一的“异常”当作噪音,所以无法产生量子力学级别的观念突破。 这位世界知名数学家并不排斥新技术、新工具,他担忧的是,师生过于依赖人工智能,忽视对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丢失人类最宝贵的能力。 AI正把获取知识的成本压向零,却将“提出真问题”的价值推得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