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进入千行百业,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硬币的另一面是,用户与产品的链接被AI重构,传统品牌几十年建立的用户黏性和身份认同感,AI可能通过几个agent就能实现。 在9月16日举行的2025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上,斑马智行CPO蔡明提出,谁能率先利用AI建立与用户的深度链接,谁将赢得更大的市场。 蔡明观察到,传统汽车的每一次硬件升级,比如扭矩、排量、油箱容量甚至是真皮座椅,都可以很直观的转化为用户感知和市场价值。而智能汽车常常谈论的传感器、算力、数据等等,很难直接转化,AI极大缩短了这个转化路径,让智能汽车的价值感拉满。用户也从中获取极具定制化的服务,车成了用户离不开的AI助理。 市场数据也直接验证了这一判断。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AI驱动的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约占整体市场的15%-20%,预计2030年AI驱动的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占比达到35%-40%。 为此,各大车企纷纷投入巨额研发费用。据统计,2024年中国车企在AI及智能化研发投入接近500亿,占总体研发费用近30%。 在座舱AI领域,拥有系统级端到端能力的斑马智行成为领头羊。斑马智能座舱解Q方案以紧密结合的三层架构,共同驱动智能出行。包括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AI全栈端到端技术服务方案和车载平台服务,形成了闭环生态系统,无缝整合软件、AI和车载服务。今年IDC对9家主流智能座舱产品能力开展实际测评,斑马元神AI智舱大模型以语音交互、模糊语义理解、生成式回答、自主任务执行等出色表现,获得第一。
蔡明进一步指出,在AI重构车与人的链接中,记忆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关于AI的感知和思考,业界现在取得了很多进展,但记忆的发展严重滞后而又尤为重要。记忆能力是智能体区别于基础大模型的关键特征,智能体的核心是‘目标驱动的自主决策与行动’,记忆能力是支撑这一核心的重要基础。“蔡明表示。 蔡明认为,AI技术中,记忆的能力不等于存储和检索,而是长短期记忆的动态构建过程。AI记忆对历史数据、交互信息或中间计算结果进行存储、检索和利用的能力,是其实现感知、理解和执行连贯性的核心基础。 比如,斑马元神AI出行智能体帮用户规划旅行时,会记住用户之前说的“不喜欢拥挤景点”“偏好经济型酒店”,并在后续筛选行程、预订时自动应用这些信息,无需用户反复提醒。 “昨天的每一步,都成了今天的注脚。” 在斑马元神技术体系中,记忆技术架构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提供多层次(显式、隐式)、多迭代的记忆加工、再加工、遗忘、检索、反思记忆体系。 “斑马已经在感知-思考-记忆全方位的发展AI技术及产品。“蔡明表示。目前斑马可以提供从基础模型-芯片适配-智舱AI系统构建-场景Agent设计开发-CP/SP服务AI化改造及接入- AI服务平台构建-车场景服务运营服务的AI全栈解决方案。 据悉,在9月26日举办的云栖大会上,斑马将联合阿里云和高通,行业首发Auto Omni端到端-端侧大模型解决方案,引领座舱走向主动智能时代。 (责任编辑:刘畅 )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