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张益铭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京举办。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金融服务作为九大板块之一,也从多维度、全方位展现中国金融业的创新活力与实践成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不断提速,为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也成为当前金融服务的重要业务之一,多项助力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方案也在服贸会期间集中发布,为企业出海提供有力支撑。 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都有什么?未来中国企业出海的风险图景会有哪些新变化?带着这样的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服贸会期间专访了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左伟豪。左伟豪表示,当前企业出海已从“产品输出”进入“体系输出”阶段,风险呈现双重升级,即传统风险复杂化+新兴风险结构化,建议准备出海和刚刚踏上出海征程的中国企业树立风险前置的理念,将风险管理置于战略决策的核心。
传统风险复杂化+新兴风险结构化NBD:在服务中国企业出海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左伟豪:我们在服务企业出海过程中,发现企业面临的挑战多集中在四大方面。 第一,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的差异。海外监管环境多样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会导致出海企业因不熟悉当地情况而陷入违规风险、法律纠纷。 第二,文化差异带来的本地化经营难题。例如产品与当地用户需求的匹配性、当地员工管理、文化冲突等。 第三,数据难题。缺乏海外历史数据造成定价困难,除此之外,在车险领域,用户驾驶核心数据、车辆关键数据集中于车企,保险公司很难掌握。 第四,服务方面。部分企业的海外理赔网络/维修服务网络缺失,或提高理赔成本。 NBD:企业近两年出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跟十年前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问题是近几年企业出海面临的急剧上升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左伟豪:伴随着全球化格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技术发展的变化,当前企业出海已从“产品输出”进入“体系输出”阶段,风险呈现双重升级——传统风险复杂化+新兴风险结构化。 其中,传统风险包括文化差异、市场适应、品牌认可、本地化竞争与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但是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合规监管压力增大、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趋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以及供应链韧性等上升成为新兴风险与挑战,更成为未来构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突破口。 NBD: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机构,安盛天平将支持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置于怎样的战略高度?又如何看待这一市场的潜力和挑战? 左伟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安盛天平积极响应高质量“走出去”的政策要求,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利用集团遍布全球的网络资源,通过采取创新合作交流模式,积极扩展与大型国有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促进保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例如,安盛与人保集团等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旨在通过双方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建立协作机制、共享服务网络,为当地中资企业提供优质的属地保险和本土服务,推动中资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建议出海企业树立风险前置理念NBD:你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出海的风险图景会有哪些新变化?安盛天平将如何提前布局和应对? 左伟豪:未来,企业出海面临的传统问题+新兴风险叠加的风险或将持续演化,地缘政治风险、合规监管、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是企业出海面临的重要课题。 依托集团的全球网络、风险研究和数据洞察优势,安盛天平在“保单出海”方面有着扎实的经验及服务网络资源实力,将通过全球能力+本地洞察模式,提供“事前合规+事中干预+事后快赔”三维保障,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和前瞻性解决方案。 以近期安盛与人保财险合作落地泰国为例,依托安盛集团在泰国市场深耕多年的本土洞察力、服务网络及高效执行力,在安盛天平的桥梁作用下,安盛与人保团队精准研判泰国市场定价机制与渠道格局,创新地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一站式保障方案:“技术输出(风控模型)+渠道整合(本地网点)+服务协同(本地出单+在地服务)”。双方围绕车企需求对接与精准匹配展开深度协作,实现了关键业务突破,为中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当地市场销售提供坚实可靠的车险保障。 NBD:对于正准备或刚刚踏上出海征程的中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建议? 左伟豪:我的建议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要树立风险前置的理念,将风险管理置于战略决策的核心,成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战略决策的必备环节;第二,始终坚守合规监管要求、网络和数据安全,合规是生命线;第三,充分发挥好保险的风险分散功能,善用保险工具,构建好全球风险转移的“安全垫”。 NBD:“走出去”和“引进来”是相对的,对于安盛天平来说,中国市场也是安盛“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对于中国保险市场的感受如何? 左伟豪:作为最早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外资保险集团之一,扎根中国26年的安盛是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我认为中国市场的独特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巨大的消费潜力——新能源汽车、健康保障等新兴需求持续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从保险业“新国十条”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政策稳定性与改革深度不断增强;创新生态赋能——如临港新片区跨境金融试点,为险企全球化运营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去年,保险业“新国十条”发布,强调要深化保险业改革开放;今年《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强调外商投资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伴随着中国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加深,安盛天平也受益于此,已经完成了一系列业务的创新转型,并深度参与了中国普惠保险创新研究和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成为中国外资保险公司中规模最大、业务最多元的外资财险公司之一。 总之,中国市场的开放韧性,为外资险企提供了可持续增长的沃土,我们也更加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坚持深耕本土市场的战略决心。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