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子”曰 | 太不容易了

来自: 收藏 邀请

主笔 | 曾子建    每经编辑|袁东    

今天(9月9日),恒指盘中突破26000点,创近4年新高。与之同步的是,港股“股王”腾讯(00700.HK)最高报627港元,也创下2021年3月以来,近4年半的新高,而且距离历史高点721港元不到15%的距离。腾讯的这四年,真的太不容易了。

笔者此前提到过,4年前曾以500多港元买入并持有腾讯。从大幅亏损,再到现在扭亏为盈,笔者的这四年,也同样是不容易。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坚守下来?

回顾过往,2021年的买入或许本身是个错误。而这个错误,笔者用了4年的时间成本为之买单。那一年,是腾讯近十年来净利润增幅最低的一年,净利润增幅仅仅为1%。而2022年,腾讯更是首次出现营收和净利润负增长。

而引发业绩增速放缓、股价下跌的原因,一是政策冲击,二是外资大股东的疯狂套现,也成为股价挥之不去的阴影。近四年来,来自南非的主要股东累计减持了超过5亿股。

面对各种不利因素,腾讯又是如何熬过股价“寒冬”的呢?2022年,腾讯开启大规模回购,当年回购338亿港元。2023年,回购金额增加到494亿港元。而去年,回购金额高达1120亿港元。2025年,尽管股价已经大幅回升,但回购金额也已达到488亿港元。

大举回购,股份会被注销,直接减少公司总股本,从而提升每股收益。这不仅对股价形成有力支撑,同时也显示了腾讯持续提升股东回报的信心。

笔者并非只想对腾讯一味地推崇,但投资永远是结果导向。现在,腾讯股价回升到了足够高的位置,未来能否突破历史高点,也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不同的环境下,任何一个重大决策的失误,都可能令这四年来的不容易付诸东流。

对腾讯而言,四年 “寒冬”的 逆袭,既是真金不怕火炼的坚守,更是中国核心资产韧性的缩影。对投资而言,坚守的底气,一半来自企业穿越周期的魄力,一半源自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信心。

就在今天上午,“中国政府网”公众号发布文章《连续15年,全球第一!》。其中提到: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位列全球第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5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

看到这些,大家是否会对未来的资本市场充满信心?

(作者邮箱:44900418@qq.co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00700.HK)\腾讯 腾讯控股(每经记者 张建 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实时动态
焦点话题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康富路32号101房
客服电话:13326565461
电子邮箱:30376048757@qq.com

Powered by 广州丁冬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aiwsw.com Inc.( 粤ICP备2024347580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