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大车展之一的慕尼黑国际汽车展览会(IAA 2025),于9月9日至14日(9月8日为媒体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本届车展以“‘动’悉一切”为主题,汇聚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目光。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中德两国车企的正面交锋成为最大看点,一边是中国车企携全产业链阵容强势出击,一边是德国车企凭借概念车吹响电动化反攻号角,一场关于技术、市场与生态的较量已然展开。 规模空前 相比于上届(2023年)慕尼黑车展,中国参展企业数量从70多家大幅攀升至103家,并以“整车+三电+智能科技+软件电子+汽车驱动充电”的全产业链参展阵容,成为除德国本土企业之外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 阿维塔携概念车XPECTRA登陆2025慕尼黑车展 “今年慕尼黑车展的中国参展商数量将比2023年多40%。”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部门主管扬・赫克曼表示,“中国车企不仅回来了,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活跃。” 整车方面,阿维塔、长安集团、东风柳汽、广汽、红旗、领途汽车、北京212、问界、零跑、比亚迪、奇瑞,以及吉利旗下沃尔沃、极星等悉数参展。其中,阿维塔概念车XPECTRA、零跑Lafa5迎来全球首秀,全新小鹏P7开启欧洲首秀,奇瑞推出其Jaecoo(杰酷)和Omoda(欧萌达)品牌,而比亚迪展示了其高端品牌腾势汽车和海豹06DM-i插电混动旅行车。 比亚迪携海豹06DM-i插电混动旅行车亮相2025慕尼黑车展 中国供应链企业大规模参展是本届车展的一大亮点。包括电池巨头中创新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软件电子方面,思必驰、kika、奥尼电子、车联天下、德赛西威、新远景、汇顶科技、光庭、路畅科技等;辅助驾驶领域,轻舟、元戎、地平线、知行科技、佑驾创新、速腾聚创、大疆卓驭、禾赛科技、Momenta等。 宝马新世代首款车型BMW iX3全球首发 身处德系车企的大本营,宝马、奔驰、大众多达十几款新车及概念车型的亮相,仍宣示着其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的主角地位。宝马新世代首款车型BMW iX3全球首发,该车基于宝马全新的智能化平台打造,着重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智能驾驶体验。奔驰全新纯电GLC全球首发,新车以全新发光格栅设计,改变了“纯电动车采用封闭式格栅”的行业设计模式。奥迪C概念车全球首发,新车首次采用电动伸缩硬顶。 大众汽车品牌带来一款纯电紧凑型SUV:ID.CROSS概念车,这是其继ID.2all、ID.GTI概念车以及ID. EVERY1之后推出的第四款小型纯电概念车。这些新车型的量产版本将于2026年起陆续上市,由此掀起大众汽车品牌入门级纯电产品攻势。 大众汽车品牌带来纯电紧凑型SUV:ID.CROSS概念车 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研究副总裁佩德罗・帕切科说:“这是欧洲与中国的较量。中国车企正努力在欧洲扩张,而欧洲汽车厂商则试图在电动汽车和软件方面展开反击。” 挑战与机遇并存 凭借电动化、智能化的先发优势,中国车企的“达尔文式”竞争席卷全球。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和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中国车企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目前已超过六成;反观外资车企,则呈现节节败退之势。同时,在全球市场,甚至是欧洲这一汽车发源地,中国车企亦是展现出节节攀升的势头。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07万辆,同比增加28%。其中,中国车企1-7月市场份额达到15%,较之去年同期的9.2%大幅提升。7月当月,中国车企市场份额更是达到16.3%。尤其是比亚迪7月在欧洲市场首次实现单月销量和市场份额超越特斯拉,成为中国汽车出海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实力,更标志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关税壁垒这一最大变量,但正如美国咨询公司艾睿铂的合伙人所说,“关税阻止不了中国车企”。当下,中国车企正开启以本地化生产为代表的“生态出海”新模式。更为关键的是,与之一同“走出去”的还有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本届车展上,供应链企业的集体亮相,便是这一现状的具体体现。 “关税壁垒将倒逼中国车企加速本地化生产,2025年已有5家中国车企宣布在欧洲建厂,总投资超200亿欧元,投产后可规避关税成本,同时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付炳锋表示,生态出海将帮助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建立长期竞争力,未来3-5年,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将更加完善,逐步实现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输出’的转变。” 对于德国车企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也并非全是坏事,至少其也享受到了供应链红利。一众德国车企在加大在华本土化研发实力的同时,更携手众多中国合作伙伴,提升其电动化、智能化水平,并以此反哺其欧洲市场。 整体来看,尽管奔驰、宝马的CEO纷纷批评欧盟2035年的“禁燃令”,但此举也将极大程度地加速欧洲电动化进程,以及提升公众对于新能源车型的接受程度。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欧洲乘用车的电动化渗透率有望接近60%。也因此,未来的欧洲市场,对于中德车企的智电化发展,都将有着广阔空间。 在2025年慕尼黑车展的舞台上,中德车企的对垒不仅是产品与技术的较量,更是战略与生态的博弈。关税与禁燃令等政策背景下,双方既面临挑战也迎来机遇。中国车企以全产业链生态出海破局,德国车企也正发起反攻,这场较量将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格局。(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涛) (责任编辑:郭跃)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