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石普宁 每经编辑|唐元 将一项前沿的科研成果,从象牙塔中的论文转化为可触及的商业产品,是横亘在全球科创领域的一道普遍难题——因为布满荆棘且长路漫漫,这条道路常被喻为“死亡谷”。也正因如此,每一个成功穿越或试图穿越它的样本,都具备独特的观察价值。 在成都,脑全康光谱(成都)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脑全康”)正走到这条道路的一个关键节点。经过七年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摸索,它即将通过发布新品和启动产业生态联盟,将其核心的“多光谱光动力技术”交付市场检验。而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与长期性,本身就是科技商业化的一个缩影。 这一系列动作,也提供了一个观察样本:在以西部科技创新中心为定位之一的成都,一家深耕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企业,其生长路径与发展模式呈现出何种特点。这不仅是一家成都企业的商业故事,也与更广泛的区域产业发展命题相关。 全球成熟市场的本土化叙事:“将海外日常,‘翻译’成中国市场解决方案”任何商业的起点,都源于一次对市场可能性的判断。脑全康的出发,始于对“光健康”这一赛道的国内外市场差异分析。 放眼全球,光医学在消费者端的商业化叙事已相当流畅。从家用LED光疗美容仪,到激光生发设备,其在全球市场已形成一个成熟且稳健增长的细分赛道。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的数据,全球光疗市场规模在2025年预计约为17.7亿美元,并将在2033年增长至2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4.25%。 然而,将视线拉回国内,这片广阔的市场仍存在显著的认知空白。“大众对光医学转化应用的认知还有待建立,”脑全康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所以我们处在一个用户教育成本很高的阶段。” 同时,这种认知落差,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也伴随着高昂的开拓成本。脑全康目前的选择是,在国内市场积极进行布局,通过深度本地化,在一个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中建立认知优势,同时通过外贸的方式先行进行“试水”。据介绍,该公司产品已上线境外电商平台,并收到了来自6个国家的代理商订单。 ![]() 脑全康产品上线境外电商平台 图片来源:境外电商平台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