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月收官,不少车企赶在9月第一天(9月1日)晒出成绩单。在政策利好与消费需求释放的双重推动下,8月车市呈现出诸多亮点。其中,自主品牌依然是当前车市主力,新势力中也不乏品牌创出交付新高,相比之下豪华及合资仅个别品牌发布了销量,声量较小。 海外渐成自主比拼“新阵地” 8月,比亚迪、上汽、一汽销量均超过或接近30万辆,吉利、奇瑞、长安也都超过23万辆,位居行业前列。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国内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海外市场正在成为新能源之后,自主品牌比拼的重点。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比亚迪8月销量继续稳定在37万辆的高位,前8月其累计销量达286.4万辆;对比来看,其海外市场8月销量则是同比增长146.4%至8万辆,前8月累计销量已超过63万辆。按照比亚迪全年550万辆、国外80万辆的销量目标,其整体销量目标明显承压,但在海外市场却有望实现超越。 上汽更是将海外市场与自主、新能源并列为深化改革、推进转型的“新三驾马车”。8月,上汽海外销量8.8万辆,同比增长10.5%;新能源销量13万辆,同比增长49.9%;自主品牌销量23.2万辆,同比增长49.5%,成为集团“挑大梁”的存在。 当然,若论海外市场的实力,奇瑞无疑是No.1。8月,奇瑞出口汽车12.9万辆,同比增长32.3%,不仅连续4个月出口突破10万辆,且创造了单月出口新纪录,继续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前8月,奇瑞累计出口已达到79.9万辆,同比增长10.8%。同时,奇瑞在新能源领域也是表现不俗,8月销量同比增长53.1%至7.1万辆。 相比之下,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更为亮眼。其8月新能源销量再创新高至14.7万辆,同比增长95%;前8月累计销量已突破百万辆。这也让吉利成为新能源销量仅次于比亚迪的车企,凸显出吉利《台州宣言》下,“一个吉利”战略的聚合效应正逐步显现。 此外,长安汽车发布了7月29日挂牌成为新央企之后的首月销量。8月,长安销量23.3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8.8万辆,海外销量5.6万辆。长城8月销售11.6万辆,创历史最佳8月销量表现。 新势力持续“狂飙” 新势力品牌,8月继续呈现向上态势。其中,零跑以5.7万辆创下新势力的月销新高,继续领跑新势力品牌。同时,鸿蒙智行8月销量近5万辆,小鹏、蔚来、小米也都超过3万辆。 得益于B01、新款C11/C16/C10、B10等极富竞争力的新品密集投放,零跑今年以来的销量持续攀升。按照目前增速,零跑9月有望冲击6万辆月销大关。排名第二的鸿蒙智行,目前仍主要依赖问界品牌的表现,其8月销量达到40012辆,占到鸿蒙智行九成销量;伴随智界、享界、尊界等新车的逐渐发力,鸿蒙智行或将迎来新的爆发。 小鹏和蔚来8月销量均创下新高。小鹏成都车展前夕推出全新P7,按照新车7分钟锁单破万台的火爆趋势,或将助力小鹏后续销量进一步攀升。蔚来方面,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旗下乐道品牌L90的交付释放,新车在首个完整交付月即突破万辆,位居中大型SUV前列。 得益于YU7上市时收获的大量订单,小米连续第二个月销量突破3万辆。理想方面,虽然是头部新势力中唯一未能突破3万辆的品牌,但其8月销量也不乏亮点,MEGA当月交付突破3000辆,一举拿下纯电MPV车型销量冠军。此外,传统车企的新品牌之中,深蓝、埃安8月也都实现了接近3万辆的销量。 合资反攻新能源 有分析认为,伴随新势力的突飞猛进,尤其是高端新能源车型的攻城略地,直接导致了曾经的豪华车市引领者――奔驰、宝马、奥迪(BBA),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每况愈下。当前在网上流传的一份豪华车市销量周报也显示,问界M8在8月已连续多周位居该榜单榜首。 尽管无法确认该榜单的数据来源,但BBA官方发布的在华销量,也体现出其当前面临的困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奔驰、宝马、奥迪在华分别交付29.32万辆、31.81万辆、28.87万辆,同比均有着两位数下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BBA全新电动平台的新车型正加速落地,例如奔驰MMA平台的CLA、宝马Neue Klasse平台的iX3、奥迪PPE平台的Q6L e-tron(8月已上市)等。新车的到来,能否一举扭转BBA当前在新能源领域的颓势,值得持续关注。 BBA之外,合资品牌近年来也持续受到包括新势力在内的自主品牌的冲击。也因此,每月首日的销量“大比”中,合资品牌都是沉默寡言的那一拨。不过,作为合资品牌的领头羊,一汽-大众8月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一汽-大众8月实现整车销售13.58万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4.2%。其中,大众品牌销售7.90万辆,同比增长1.9%;奥迪品牌凭借新品上市的势能,斩获4.58万辆(含进口车)销量,国产豪华燃油车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捷达品牌方面,8月28日,一汽集团、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以推动其电动化转型。这一举措不仅开启了政企合资新范式,更将助力一汽-大众加速布局入门级智能电动出行市场。 无论是传统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和海外市场的不断加码,还是新势力品牌的持续向上,亦或是合资品牌的奋力追赶,都为8月的乘用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的到来,以及各地刺激政策的持续落地,未来车市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格局也有望进一步重塑。(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涛)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