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章光日 每经编辑|吴永久 近期,“餐饮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净利润同比降幅接近40%。与此同时,公司经销商数量也同比减少18.54%。最近两年,公司业绩表现不佳,股价表现也较为低迷。2025年5月份,公司出台回购计划,但截至8月31日,公司尚未实施股份回购。 千味央厨的净利润为何下降?经销商数量降幅为何较大?回购进度是否会加快?接下来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就来详细探究一番。 净利润同比降幅超40% 主要系费用投入增加千味央厨主营业务定位于为餐饮企业提供速冻面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面对餐饮B端市场,是典型的B2B模式。公司主营的预制半成品按照菜单结构划分为主食类、小食类、烘焙甜品类、冷冻调理菜肴类及其他四大类。 2025年上半年,千味央厨实现营业收入8.86亿元,同比下降0.72%;实现净利润3578.99万元,同比下降39.67%;实现扣非净利润3409.28万元,同比下降41.94%。从上述数据来看,千味央厨的净利润降幅明显高于营业收入降幅,其背后原因有哪些?对此,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致电千味央厨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职工薪酬、推广费用有所增加,电商和零售事业部的销售人员有所增加,这些投入还没有完全反映到营收上,但KA商超这块,已经较去年有所增长。 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前两年,千味央厨的净利率明显下降。2021年上市时,公司的净利率为6.85%,到了2024年,净利率却降低至4.44%,而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继续降低至4.02%。从利润表来看,2025年上半年,千味央厨的销售费用同比增幅高达23.42%。 从销售模式来看,千味央厨主要采取直营和经销两种模式进行销售,对直营客户主要销售定制品,对经销客户主要销售通用品。公司直营模式的客户主要是全国性的品牌连锁餐饮企业,如百胜中国、海底捞、华莱士、老乡鸡、九毛九、三米、曼玲等。近年来,公司还积极抓取新型零售业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机遇,与国内大型KA卖场如盒马、沃尔玛等取得合作。 由于各个中小餐饮企业门店较为分散,千味央厨通过经销商渠道向这些中小门店提供产品和服务。公司向经销商的销售均为买断式销售,即公司向经销商销售后公司产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至经销商,经销商在公司销售指导价格的基础上组织销售。 2025年上半年,千味央厨经销商模式和直营模式的营业收入基本相当,但经销商模式同比有所下滑,直营模式增速也有所放缓。 (图片来源:截图自千味央厨2025年半年报) 从经销商数量变化来看,2025年上半年,千味央厨经销商数量同比减少18.54%,从去年的1953个降至1591个,减少362个。公司经销商数量为何降幅较大?千味央厨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这个是公司财务核算的问题,对于半年之内没有采购产品的经销商,公司会进行冬眠处理,等经销商什么时候再进货,这个经销商的账户就会启动,所以每年半年报经销商数量可能都会有所下降,但到年报的时候,数量就会比半年报多一些。” (图片来源:截图自千味央厨2025年半年报) 发布回购报告书后三个月尚未实施股份回购由于业绩持续下降,最近两年,千味央厨的股价也持续低迷。以前复权方式计算,2023年公司股价最高涨至82.62元,而2024年最低跌至22.40元。相较于最高价,千味央厨股价最大跌幅达到73%。 2025年5月下旬,千味央厨发布了《回购报告书》。该公告显示,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含银行股票回购专项贷款等)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普通股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4000万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6000万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43.21元/股(含)。公司已取得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承诺为公司提供不超过人民币5400万元额度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贷款期限为36个月。 然而,根据千味央厨9月2日发布的《关于股份回购进展情况的公告》,截至2025年8月31日,公司尚未实施股份回购。这意味着,自《回购报告书》发布后的三个月内,公司未曾进行任何买入操作。从其股价表现来看,今年以来千味央厨的股价在25元至32元之间震荡,远低于回购计划中不超过43.21元/股的价格上限。截至2025年9月2日,公司收盘价为30.32元,市值约为29.50亿元。 而在2024年,千味央厨也开展了回购计划。2024年5月17日,千味央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短短三天后,也就是2024年5月20日,公司就首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回购股份。 千味央厨当前的股价也明显低于回购计划中不超过43.21元/股的价格上限,但相较于2024年,公司的回购进展明显偏慢,其背后原因有哪些?千味央厨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我们是严格按照交易所和证监会的相关规则在执行,在股东大会审议完后12个月内完成,现在时间还没有过半,如果时间过半,还没有回购,也是要发公告的,目前我们还是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在做信息披露,所以后续关注我们的公告就好。” 免责声明:本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78322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