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收官。Choice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A股共有5424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综合、农林牧渔、钢铁、建筑材料、计算机、有色金属、传媒、电子等行业净利润增速居前。 从二级市场看,在AI大浪潮下,近期算力概念股站上风口,共封装光学(CPO)、印制电路板(PCB)、AI芯片、液冷等细分板块成为资本追逐的赛道。此外,军工、稀土永磁、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板块今年以来涨幅居前,成为市场热门板块。 据Choice数据,A股今年以来涨幅居前的八大热门板块,相关公司半年报业绩迎来兑现,多只股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倍。 地面装备板块 军工细分概念地面装备板块今年以来上涨107.85%。板块15家公司中,9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纳睿雷达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6.97%,居板块首位。 PCB板块
PCB板块今年以来上涨93.12%。板块112家公司中,73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宏和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587.74%,业绩增长位居板块首位。 算力缺口带动PCB行业需求上行。东吴证券表示,根据IDC数据,2025年一季度,全球服务器销售额达到952亿美元,同比增长134.1%;预计2025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3660亿美元,同比增长44.6%。 Prismark数据预测,PCB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735.65亿美元增至2029年的946.61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5.2%。其中,在AI服务器和高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下,2024年至2029年,18层以上多层板、HDI(高密度互连)复合增长率将分别达到15.7%、6.4%,是PCB市场主要驱动力。 CPO板块 CPO板块今年以来上涨79.05%,多家CPO头部公司半年报业绩表现出色。其中,仕佳光子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12%,业绩增长位居板块首位;新易盛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5.68%。 国元证券表示,虽然现在CPO领域渗透率比较低,在相关上市公司的收入中占比不高,但由于其前景有一定确定性,相关上市公司均有动力通过产业链横向或者纵向整合的方式提高参与度,以实现在光通信领域业绩的显著增长。 广发证券预计,CPO技术将在2026年至2027年逐步渗透起量,在3.2T产品大量推出后被批量应用。 AI芯片板块 AI芯片板块今年以来上涨62.62%。板块35家公司中,22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优博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5.37%,业绩增长位居板块首位。上半年,寒武纪营收同比增长4347.82%;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等均实现同比扭亏。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寒武纪表示,上半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公司以技术合作促进应用落地,以应用落地拓展市场规模,营业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 AI芯片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DeepSeek日前发布DeepSeek-V3.1,官方介绍称,DeepSeek-V3.1使用UE8M0 FP8 Scale的参数精度。DeepSeek官微在置顶留言中透露,UE8M0 FP8是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东莞证券认为,该格式通过更高的灵活度支持复杂模型推理,提升芯片的解码效率与运算能力,为国产芯片适配更大模型提供技术路径,国产AI算力生态有望加速成型。 稀土永磁板块 稀土永磁板块今年以来上涨62.12%。板块58家公司中,41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华宏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80.57%,业绩增长位居板块首位。 稀土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验证行业的盈利拐点。机构认为,稀土价格上涨和磁材排产延长期凸显需求的韧性,支撑板块景气度提升。稀土永磁企业三季度可能实现量价齐升,价格易涨难跌,企业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人形机器人板块 人形机器人板块今年以来上涨54.30%。板块163家公司中,107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天娱数科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3.67%,业绩增长位居板块首位。 近期,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国内华为、字节跳动、比亚迪、小米、广汽等企业加码具身智能,海外特斯拉、Figure AI等加速商业化量产进度。 上海证券认为,DeepSeek人工智能公司的涌现,推动通用机器人大模型发展,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已经成为国内外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 液冷概念板块 液冷概念板块今年以来上涨49.94%,板块106家公司中,77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高澜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38.57%,业绩增长位居板块首位。 市场正加速对液冷行业进行重新定价。机构认为,液冷技术有望从AI核心算力侧向网络设备和ASIC芯片延伸。液冷的落地路径,是随着AI集群规模化建设推进,自下而上的“压力释放”过程。当前市场对液冷产业发展趋势的认知到了“量变引发质变”的拐点,Meta、谷歌、亚马逊等正在同步推进自有AI架构和集群,未来均有望安装部署液冷散热。 创新药板块 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上涨44.05%。板块145家公司中,71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翰宇药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04.3%,业绩增长位居板块首位。 多家创新药企半年报业绩亮眼。机构认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在基本面及政策持续推动下,板块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趋势有望延续。从今年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两项会议可以看出,国内创新药在新靶点、新技术、新疾病领域的布局已呈现领先趋势。在全球热点新技术领域(如ADC、TCE、PD-1双抗、CAR-T领域等),国内创新药品种已展现出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