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琳 每经编辑|魏文艺 “智驾平权”时代正加速到来,在包括操作系统、芯片等核心的产业基础方面,同样进入了“攻坚”的关键阶段。 8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电科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汽车芯片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重庆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仍存在核心技术待突破等问题,建议从芯软结合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开源生态建设等方面予以推进。 面对复杂的车载软件系统,开源如今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共识,但在车用操作系统生态等构建方面,仍需防范生态碎片化的风险。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仍待筑牢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近日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会上表示,整体而言,目前在中国每售出10辆乘用车,超过6辆已搭载辅助驾驶配置,其中超过2辆更已具备中高阶辅助驾驶能力。 尽管智驾正以快速下沉的方式加速普及,但在本次大会上,李克强认为,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仍存在若干问题,例如安全可靠性不够,核心技术仍待突破,各家车企独立做数据系统导致数据完备性不够等。 “正是因为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所以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商业闭环及盈利模式尚不理想,目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业链整体盈利水平仍旧堪忧,仅少数企业盈利。”李克强表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琳 摄 李克强建议,骨干企业应该坚持长期主义,统筹车规芯片和车用基础软件的一体化支持;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开源生态建设等。 整车企业也都在将智驾作为发展重心,以长安汽车为例,2018年和2025年,长安汽车先后发布关于智能化的“北斗天枢”战略和“北斗天枢2.0”战略。其中“北斗天枢2.0”战略提出,长安汽车从2025年起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未来三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在智驾维度,2026年天枢智驾将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进一步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 长安汽车副总裁贺刚也在大会上介绍,面向未来,长安汽车将顺应人工智能的大趋势与解放人、服务人的目标,打造“1+N+X”的未来出行生态,即1个大脑(主agent大模型),N个灵魂载体,再加上X个服务agent,逐步实现万物互通、群体智能。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琳 摄 车用操作系统生态碎片化问题待解决在本次大会上,“开源”成为“热词”。 事实上,在去年的首届中国(重庆)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汽车芯片高峰论坛上,就正式启动了“中国车用操作系统开源共建计划”。 目前,众多整车企业纷纷踏上操作系统开源之路。例如,理想汽车拥有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开源项目——星环OS,而东风汽车则推出了其操作系统开源项目——天元OS。 在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先看来,如今开源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共识,这是整个行业向开源迈进的一个基本面。但是,国内的车用操作系统生态构建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生态碎片化的风险,需构建有序的产业生态,对“如何做开源”达成共识。 也正因如此,张晓先认为,目前的重心应该是研究如何把开源做得更好,而其中最大的痛点则是开源不等于量产,即开放代码之后,服务商由谁来支持,芯片如何集成,安全如何保障等,这些都还是空白,亟待填补。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汽车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基础软件课题组组长李岩建议,在车用操作系统生态建设路径方面,一是要基于开源整合上下游企业,达成顶层共识,形成统一的OS基线;二是要制定统一、开放的操作系统技术架构和统一的操作系统技术标准;三是要推动产业协同跨界融合,进行开源成果搭载验证。 车用软件的开源无疑有着诸多意义,从长远角度来说,即能够树立中国标准,做到国际化引领。 公开资料显示,就在今年7月,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组织下,大众、宝马、奔驰、博世、大陆、采埃孚以及法国零部件企业法雷奥等11家汽车巨头签署合作联盟协议,宣布基于开源模式共建汽车软件平台“S-CORE”。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琳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