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生物医药产业45年:从“零起步”到2780家企业集聚,千亿元创新高地如何炼成? ...

来自: 收藏 邀请

每经记者|甄素静    每经编辑|魏文艺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5周年。

在深圳这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热土上,生物医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从昔日以“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为起点,到如今成为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的策源地,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向规模超千亿元的创新高地迈进。

药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深圳市累计拥有生物医药企业2780家,规上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2022年)499.22亿元。其中,医疗器械企业2468家,保健品企业133家,生产化药的企业114家。

如今,深圳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更是“创新工场”。 从原创成果到产业龙头,这里既诞生了多个自主研发的创新治疗产品,还涌现了迈瑞医疗等全球医疗器械巨头和华大基因等生物技术领军企业。同时,深圳的药品申报与临床试验量、优先/特别审批医疗器械量等位居全国前列,在AI+医疗等前沿领域加速构建创新集群。

此外,得益于“20+8”产业集群战略(布局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的精准指引,以及“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完善,深圳正在加速构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同时,深圳独特的社康服务体系与前瞻性的“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不仅为市民提供智慧、便捷的健康服务,也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和发展沃土。

深圳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园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20918549

从“零起步”到国际一流产业集聚高地

在深圳经济特区45年的发展历程中,产业转型升级的轨迹清晰可见,而生物医药产业亦是其中的亮丽篇章。

45年前,深圳没有一家现代化药厂,仅有几家作坊式制药车间,原料药依赖进口。45年后,深圳医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汇聚了众多生物医药相关的上市公司,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领域不断突破。

进入新世纪,迈瑞医疗、健康元华大基因等深圳生物医药企业逐步登陆资本市场,资本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对于当初为何选择南下深圳,华大基因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这里创新的土壤是华大立足深圳、扎根深圳最核心的原因。2007年华大集团落户深圳时,成立了一个二级事业单位,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后来又改名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这就给予了一个创新的载体,允许我们在这个载体内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优势。”

在过去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圳在政策层面给予了生物医药产业强有力的支持。据开立医疗董事长陈志强回忆,公司刚成立时计划在福田租用办公场地,甚至已经支付了订金,但在与行业朋友交流后,迅速意识到“产业集聚”对高科技企业的重要性——南山区作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集聚了大量科技企业与配套资源,更契合超声设备研发与制造的需求。而且让陈志强没想到的是,那时候的南山区已经有了创新孵化器,可以提供给开立医疗这样的初创企业。

“20年前,能有政府牵头为中小企业协调场地、处理杂务,全国没几个城市能做到。”陈志强提到,孵化器里的企业不用操心琐碎事务,能全身心投入到研发上。深圳的创新生态,赋予了开立医疗闯下去的勇气,而且当时已经有了华为、富士康等一批成功的高科技企业。

在深圳新近发布的“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布局中,生物医药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获得了资金、人才、土地等多方面的政策倾斜。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医药资源向深圳汇聚,共同推动深圳从传统制造业基地向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加速迈进。

每经记者注意到,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并非单点突破,而是形成了“一核多中心”的新格局。

从空间布局来看,深圳市聚焦技术创新、产业转化、生产制造三大方向,初步形成坪山“核心集聚”,南山、福田、龙岗、光明和大鹏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在坪山区、光明区、龙岗区布局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在南山区、福田区、大鹏新区布局研发设计环节。

社康体系为产业创新提供广阔“试验场”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体现在前沿技术和产品创新上,更与这座城市独特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了良性互动,尤其是在社康模式和人工智能(AI)医疗应用方面,展现出前瞻性和示范性。

深圳的社康服务体系被誉为“深圳特产”,其构建了社康站、社康中心、社区医院三个层级的社康服务体系,社康机构总数达到975家(含深汕)。这一体系有效延伸了医疗服务的触角,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普惠性。

统计显示,近三年深圳人在本市就诊率超过98%,“大病不出深圳”已基本实现。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看好病,深圳构建了以“市级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医疗健康守护网”,社康机构遍布各社区,基本形成“15分钟社康圈”。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甄素静 摄

社康机构不仅提供基础诊疗,更在慢病管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去年,深圳社康机构完成全市38.7%的诊疗量,共管理72万名高血压患者、30万名糖尿病患者,初步建立以慢性病为主要病种的分级诊疗体系。

这种高效的基层医疗网络,为深圳生物医药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验证和推广提供了独特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撑,促进了产业与服务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深圳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结合上走在行业前列。深圳建立市“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创新平台,13个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纳入“城市+AI”应用清单,使得AI技术在医疗影像诊断、辅助决策、疾病预测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像“深小卫”AI健康助手和“华佗GPT”等多款AI导诊系统已在医疗机构中推广使用,意在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提升就诊效率。

这些AI医疗的应用,不仅是深圳科技创新实力的体现,也为生物医药企业在精准医疗、数字疗法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创新机遇。而深圳强大的医疗基础设施也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坚实后盾。

目前,深圳三甲医院总数已达33家,其中有7家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达到29个。这些高水平医疗机构不仅是临床研究和试验的重要基地,也是高端医疗器械和创新药物的重要用户,形成了产业研发、临床验证和市场应用之间的良性循环,共同推动深圳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节点展望未来,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深度融合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圳将持续探索智慧医疗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的新范式,贡献独特的“深圳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20918549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实时动态
焦点话题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康富路32号101房
客服电话:13326565461
电子邮箱:30376048757@qq.com

Powered by 广州丁冬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aiwsw.com Inc.( 粤ICP备2024347580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