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王琳 豫光金铅(SH600531,股价8.62元,市值93.98亿元)近日的一则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决定终止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而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一天前,该公司董事会才刚刚通过本次定增计划,并披露了定增预案。这种“一日游”的操作,难免让投资者对其决策的严谨性产生疑问。 对于终止定增计划的原因,豫光金铅仅以“为更好地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一笔带过,并未给出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这显然难以满足市场对公司信息透明度的期待。 要理解这一事件的争议点,需从定增预案的核心内容说起。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豫光金铅本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4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发行价格为6.74元/股,较8月13日的收盘价折价约24%。更关键的是,此次定增股票全部由公司控股股东豫光集团包揽。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定价是否合理,自然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定增预案披露后的第二天(8月14日),豫光金铅股价便下跌3.85%,这一市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小投资者的态度。 进一步梳理公司的融资历史可以发现,豫光金铅在再融资方面的操作存在值得关注的地方。2024年8月,公司完成7.1亿元的可转债发行,其中豫光集团获配售2.10亿元,持有转债比例达29.58%,该可转债的初始转股价格为6.17元/股。截至目前,豫光集团已从这一可转债发行中获益颇丰。此外,在去年8月的可转债发行中,就有2.12亿元募资金额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短短一年时间,公司再次计划通过定增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其频繁融资的必要性和资金使用效率,显然需要更充分的说明。 从决策流程来看,定增计划在发布预案仅一天后就宣告终止,且未能给出直接、实质性的理由,这表明豫光金铅在此次定增计划的制定和推进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严谨,甚至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种仓促的决策变动,不仅会消耗市场对公司的信任,也可能对公司的市场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当然,即便按照原计划推进,豫光金铅的定增方案仍需通过公司股东大会审议、监管层审核等多重关卡,最终能否成行本就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这种“一日游”的操作,暴露的是公司在再融资决策中对市场感受的忽视。 针对此类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上市公司推行定增等再融资计划必须秉持严谨态度。A股市场投资者本就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较为敏感,因此公司在推进再融资时,必须充分论证融资的必要性,合理 确定融资定价与融资频次,在满足自身良性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兼顾投资者的感受。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的再融资行为建立信心。 其二,探索完善中小投资者参与再融资的机制。尽管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认购资金、股份锁定期等方面存在一定门槛,但可以考虑通过制度调整,为作为老股东的中小投资者提供间接参与的途径和机会。这不仅能减少关于上市公司是否通过定增向特定群体进行利益输送的争议,更能从根本上进一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公平与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