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A股公司主动退市案例再度出现。*ST天茂(SZ000627,停牌,下称天茂集团)公告显示,因公司拟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且该调整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公司计划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深交所的上市交易。对此,公司实际控制人刘益谦方面为公众股东提供了现金选择权,行权价为1.6元/股,预计耗资不超过26.07亿元收购不超过约16.29亿股(约对应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3%)。 尽管公告将公司退市原因归为业务结构调整,但公开信息显示,天茂集团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已于今年7月8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按照交易所规定,若两个月内公司仍未披露经过半数董事“保真”的财务报告,其股票将被强制退市。如今距离这一期限已不足一个月,在被强制退市与主动退市之间,天茂集团选择了后者。现金选择权为投资者提供了止损撤出的机会,若被强制退市,投资者的损失无疑将更为惨重;当然,投资者若不接受现金选择权,也可保留股份,等待公司情况好转。 实际控制人主动承担责任,中小投资者看似得到了“救济”,但追根溯源,投资者本不应面临这样艰难的选择。在公告无法按时披露财报之前,天茂集团因业绩预亏,股价已出现大幅下跌,但当时股价仍在3元以上。此后公司股价持续暴跌,一度跌至1.35元,截至8月13日为1.58元。如今公司面临退市危局,关键就在于财报无法按时披露。而对于财报为何无法按时披露,上市公司的回应始终是“涉及的部分信息仍在进一步核实、补充完善中”,至于具体是哪些信息,投资者无从知晓。 缺少财报方面的关键信息,投资者便难以作出最理性的决策。天茂集团是一家控股公司,旗下国华人寿才是其经营主体。目前,投资者可基于三种情形进行决策:一是1月21日公司公告2024年预亏5亿元~7.5亿元,尽管亏损额较大,但当天股价仅下跌5.54%,次日则出现涨停,此后年报难产使得相关数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二是国华人寿业绩亏损较大,但整体运营正常(8月5日的公告称“公司正常经营”),考虑到保险公司的长久期负债对利率高度敏感,这些亏损可能只是账面情况而非现金流亏损,一旦利率企稳,业绩或将反弹。三是国华人寿业绩亏损过于巨大,需要通过天茂集团退市这样的特殊措施来挽救局面。笔者认为,如果是情形一和情形二,继续持股似乎相对合理一些;若是情形三,则行使现金选择权相对有利。 当然,对投资者而言,还会存在另一种假设:年报难产导致股价跌至低位,退市风险倒逼投资者卖出手中的低价筹码,实控人借此以最低成本获得上市公司尽可能多的股权,年报实际上被异化成达成这一目的的工具。无论属于上述哪种情形,投资者的知情权都受到了极大损害,未来在对退市决议进行投票时,他们内心更多的是对未知信息和退市风险的恐惧,而无法基于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情况、现金选择权价格是否合理等客观信息作出理性判断。 “年报难产-股价下跌-退市风险-低价主动退市”这样的路径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截至2024年9月30日,天茂集团总资产规模超过2800亿元,其中金融投资达1229亿元,贴现率的轻微变动就可能带来数以亿计的价值变动;其归母净资产为218亿元,但刘益谦方面计划用不超过26.07亿元收购上市公司至多33%的股份,对应整体估值仅78亿元。这样的交易是否公允?投资者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