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闫文瑞】8月12日,河南信阳一家现代化养殖场内,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李俊强正在实地查看肉牛健康状况。作为河南省首批派驻企业的“科技副总”,他的角色连接了高校科研资源与产业技术需求。 “科技副总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围墙’,让科研方向对准产业痛点,让技术成果接上产业地气。”李俊强表示。自2024年底担任河南富仁辉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仁辉)“科技副总”以来,李俊强以产学研融合为抓手,在多重角色间转换:高校科研资源的“输出者”,企业技术需求的“对接者”,产业升级的“推动者”。他的使命清晰而艰巨――将企业的“问题清单”转化为科研的“攻关清单”,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看得见的“效益清单”。 这份底气,源于李俊强多年的科研积淀与丰富的产业经验。身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他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常年深入养殖一线的经历,使他能精准号脉产业痛点。当富仁辉等企业深受畜禽抗生素滥用困扰时,李俊强迅速锁定“绿色替抗”这一关键命题。 在洛阳蓝斯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与车间里,李俊强主导的河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迎来突破。他创新设计的“分子膜分离辅助提取工艺”,将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率大幅提升30%,生产周期缩短20%。这项技术落地产业化后,年产能迅速达到200吨,为企业新增产值超2000万元。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该绿色替抗产品已推广至省内20余家养殖场,显著减少抗生素使用,推动河南养殖业向“绿色、安全、高效”转型。 李俊强的“科技副总”职责远不止于单一技术突破。依托其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专长,他为富仁辉及周边养殖场构建起“检测―预警―防控”一体化疫病防控体系。其团队每年免费检测畜禽样品超2000份,推动疫病防控从“被动发现”转向“主动预警”。他与当地畜牧兽医专家联合制定的《牛病毒性腹泻综合防控技术》,创新性提出“中药预防+环境消杀+免疫增强”策略,入选河南省农业农村厅2025年主推技术,为整个产业树起健康发展的屏障。 “李教授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信心!”信阳一位养殖场负责人在培训现场说。李俊强的服务半径早已突破合作企业边界,辐射整个信阳地区。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他整合河南农大、信阳农林学院等资源,为十余家中小养殖场提供科技支持。他主编的《畜禽疫病防治一本通》免费发放至养殖户手中,累计培训200余人次,成为养殖户随用随查的“技术宝典”。 李俊强正是河南“科技副总”群体奋进身影的生动缩影。为破解科研与产业“两张皮”难题,今年初,河南省创新实施“科技副总”专项计划,首批626名像李俊强这样的高层次人才深入企业一线挂职服务。他们带着科研成果来,盯着产业难题干,正加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成为驱动河南畜牧产业乃至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动能。 责编:李文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