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张益铭 近日,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提出,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业内专家指出,《意见》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清晰路径。一是在宏观层面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三是优化供应链金融和区域、外贸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四是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和传统工业绿色低碳改造。五是积极有序发展数字金融,支持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永赢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继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意见》为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相关金融机构将发挥融资租赁“融资+融物”特色优势,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对新型工业化重点金融服务环节针对性加强政策支持《意见》要求,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在有效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联动衔接更加紧密,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发行债券的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业内专家指出,《意见》对新型工业化重点金融服务环节,有针对性加强政策支持。 《意见》提出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其中提到,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合作,探索开展多样化的融资服务模式,盘活科技研发资源和成果。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加强上市预期引导和政策激励,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意见》提出,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对接。其中提到,鼓励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依托大数据和特定场景,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运用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脱核”模式。 在提升产业转移金融服务灵活性,助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方面,《意见》提出,推动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布局,为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转移提供融资支持。推动大型银行优化跨区域授信管理制度,加强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分支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服务衔接,为产业承接地提供项目撮合对接、战略咨询等综合性服务。加强承接地政府部门对金融机构的公共数据信息共享,支持承接地分支机构基于转出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指标、市场地位和信用记录等历史数据,在转入企业落地起步阶段给予授信支持。完善并购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银团贷款服务,更好服务并购、合资、合作等转移模式。加快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深度融合。 建立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长效机制《意见》还提出,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拓展高水平双向开放发展空间。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提升经常项目收支便利化水平,保障企业安全高效便捷开展跨境贸易结算。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便利统筹境内外资金划转和使用。扩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 在优化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意见》提出,引导银行按照有扶有控原则优化授信政策,加大对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及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融资支持力度。加强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商的多元化金融支持。发挥融资租赁业务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支持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绿色环保装备购置、安全应急装备应用等,推进制造业融资租赁债权资产证券化。加强债券品种创新,支持技改升级、智能工厂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 在建立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长效机制方面,《意见》提出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一是强能力。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二是建队伍。鼓励金融机构与产业部门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金融机构向产业园区派驻金融专员,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的人才。三是建机制。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建立完善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4方面机制,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宏观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增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强度精度效度。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