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毕陆名 据新华社消息,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当地时间20日7时(北京时间20日6时)开始投票,522名候选人参与争夺125个议席。执政联盟在选后能否维持参议院过半数议席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投票将于当晚8时结束,随后开始计票,在计票结束后正式公布结果。日本主要媒体将在投票结束后发布出口民调结果。日本国会参议院共设248个议席,议员任期6年,每三年改选一半。本次参议院选举将选出125个议席,包括到期改选的124个议席和1个补选议席。日本总务省19日表示,截至18日,日本已经有超过2145万人进行了参议院选举的提前投票,创下历史新高。 由自由民主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将此次选举目标定为继续维持参议院过半数议席。两党在非改选议席中共拥有75席,意味着此次需要拿下至少50席。 在去年10月举行的国会众议院选举中,自公两党执政联盟未能获得过半数议席,成为少数派政府,如果参议院选举再次失利,丧失多数地位,首相石破茂的执政之路将更加困难。
执政联盟选情“极为困难”据央视新闻,在日本媒体看来,执政联盟恐怕难以实现选举目标。日本《读卖新闻》预测,自民党最终可能仅收获30几个议席,即使加上公明党的席位也难以过半。《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则认为,执政联盟要想赢得50个议席“极为困难”。 多家日本媒体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与选战初期相比,执政联盟势头不断减弱,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率持续下滑。 在日本政坛,内阁支持率低于30%被舆论视为进入“危险水域”;如果进一步跌破20%,则被视为陷入“下台水域”。 一项最新民意调查显示,现任首相石破茂领导的内阁支持率降至20.8%,较上月下跌6.2个百分点,是其执政以来最低值;而不支持率升至55%,较上月增加6.6个百分点,为其执政以来最高值。 多项民调显示,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选情严峻,恐难达到维持过半议席的目标。 石破茂出任日本首相后,自民党在两场主要选举中均表现欠佳。在去年10月举行的国会众议院选举中,执政联盟的席位未过半数,成为少数派执政。在今年6月举行的被视为参议院选举“前哨战”的东京都议会选举中,自民党遭遇惨败,所获议席数创历史新低。按日本媒体说法,这次参议院选举结果将左右石破内阁的命运。 本次选举竞选中,民粹保守政党参政党的强势参选引人注目。该党在2022年参议院选举中获得1个议席,首次进入国会,在去年众议院选举中又获得3个议席。近期多项民调显示,此次该党在东京、埼玉等关键选区具有强大竞争力。 《朝日新闻》预测,参政党有望拿下约7个选区议席和约8个比例代表议席(即不同政党按得票比例分配的议席),总席位有望达到15席。另有媒体指出,该党或将一跃成为继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之后的重要在野势力,成为今后“少数决定性力量”。 物价上涨、关税压力,执政党应对举措引民众不满据央视新闻,日本厚生劳动省本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5月实际工资连续第5个月减少,且跌幅为近两年最大。日本5月名义工资虽然增加1.0%,但高物价导致实际工资减少。由于大米等食品价格高企,日本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4.0%,连续第6个月达到或超过4%。此外,还有美国“关税大棒”冲击带来经济和外交压力。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7月宣布对日本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原为24%),并威胁若日本反击则税率可能叠加至50%。汽车产业首当其冲,日本对美汽车年出口额达20万亿日元(占出口总额20%),涉及550万就业岗位。丰田、本田股价应声下跌超4%,日本GDP或因此下滑0.8%。 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认为,石破茂上任以来以改善民生作为招牌政策,但在民众最关注的物价问题上却收效甚微,这是造成执政联盟选情低迷的最重要原因。 日本专家:执政联盟选情严峻据央视新闻,根据近期日本多家机构最新调查显示,现任首相石破茂领导的内阁支持率持续走低。有日本专家认为,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恐难实现获得参议院过半数议席的目标。 日本政治经济学者滨田和幸:自民党方面一直是延续此前的做法,结果引发了更多的不满。眼下对于物价问题如何解决,自民党虽然说要提高民众收入,但迟迟拿不出像样的政策。那么不仅是民众,自民党内也出现质疑,认为在石破茂的带领下,这次参议院选举无法取胜,石破内阁下的自民党可能在20日的参议院选举中面临相当严峻的结果。 根据日本《朝日新闻》本月15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与月初相比,执政联盟获得的席位,与“至少50席”的目标相去甚远。滨田和幸表示,作为执政党派同时失去参众两院过半议席将意味着日本政坛会出现波动。 滨田和幸:去年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失败,随后在东京都议会选举中失败,若接下来参议院选举再出现失败,那么作为党首宣布引咎辞职是理所当然的。石破茂也可能会选择与在野党合作,通过和在野党合作,让一些法案勉强得以通过,如果在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议席大幅减少,那么在野党可能联合起来,而自民党方面也非常有可能出现分裂的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 封面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