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林姿辰 每经编辑|张益铭 7月15日盘后,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称,将以约5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上海礼新医药95.09%股权,加上此前参与礼新C轮融资时已取得的4.91%股权,交易完成后,礼新医药将成为中国生物制药全资子公司。 资料显示,礼新医药是一家聚焦First-in-Class(同类首创,FIC)和Best-in-Class(同类最优,BIC)的创新药研发公司,2019年成立至今,先后牵手阿斯利康、默沙东,近三年以对外授权总额近300亿元的战绩“出圈”。 而中国生物制药正处于创新转型的关键阶段。公司曾预计今年的创新产品收入占比突破50%,未来三年计划每年上市至少5款创新产品,到2027年创新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到60%。 凭借两笔“出圈”交易 礼新医药对外授权总额近300亿元在过去两年的行业寒冬中,礼新医药曾以两笔交易引发关注,一笔发生于2023年5月12日,公司与阿斯利康就新型GPRC5D靶向抗体偶联药物LM-305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首付款为5500万美元,交易总价值达6亿美元。 另一笔发生在2024年11月,礼新医药与默沙东达成协议,将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抗LM-299的全球独家权益授予默沙东,合计获得32.88亿美元的收入,其中包括8.88亿美元的预付款和技术转移里程碑。 而中国生物制药与礼新医药的交集,始于去年8月。中国生物制药以1.42亿元人民币参与礼新医药C1轮融资,取得后者4.91%的股权,并就LM-108及潜在的多个创新双特异性抗体或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中国大陆地区达成战略合作。 根据公告,在本次收购中,中国生物制药透过买方,与卖方、礼新医药及Ying Qin Zang订立买卖协议,拟以不超过9.5092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95.09%的股权。剔除礼新医药集团于交割日的估计现金及银行存款约4.5亿美元,买方就收购事项待作出的付款净额约为5.009亿美元。 公告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礼新医药的收入分别为1.78亿元、21.6万元和42.18亿元,除税后净利润分别为-2.31亿元、-4.68亿元和16.85亿元。 目前,礼新医药有7个项目处在临床阶段,还有近20个临床前项目,拥有自主研发的抗体、ADC、TCE以及肿瘤微环境四大平台,以及在中国、美国、澳洲三地开展临床的经验和能力。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对外授权近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300亿元。 中国生物制药曾表示近期将落地重磅对外授权交易有关公告显示,本次收购后,礼新医药核心团队成员将继续留任,进一步开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分子,而中国生物制药将充分发挥在临床、生产、商业化等领域的优势,加速其创新资产转化。 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表示,礼新医药的加入将提升公司在肿瘤创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记者注意到,作为传统药企转型代表,中国生物制药及附属公司去年共有6个创新产品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其中4个为国家1类创新药,年报显示,公司“是2024年获批1类创新药数量最多的企业”。 但同时,“集团超过90%的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客户”。考虑到礼新医药的多项资产均具有全球FIC/BIC的潜力,对外授权竞争力优势显著,本次收购礼新医药,意味着中国生物制药的国际化战略再提速。 比如,礼新医药授权给阿斯利康的LM-305,已于2023年12月开展全球多中心I期试验,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靶向GPRC5D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LM-302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新药临床研究(IND)批准以及孤儿药资格认定(胰腺癌、胃癌及胃食管交界部癌),即将在美国开展二期临床。 而据中国生物制药此前对外透露,公司管线中包括PDE3/4、HER2双抗、HER2双抗ADC、FGF21等后期临床资产,以及EGFR/cMET ADC、四代EGFR,口服GLP-1和PDE4b等早期项目,同样具备较强的国际化潜力。 此外,今年6月,中国生物制药资本市场负责人雷鸣在第46届高盛全球医疗健康年会上表示,公司目前已与多家跨国药企、明星生物科技公司就多款具备全球商业化潜力的创新资产展开深度洽谈,一笔标志性的重磅对外授权交易将于近期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