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黄胜 中国天气网消息,本周,我国的天气将复杂多变,高温、降雨、强对流、台风像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 本周的前半段,高温绝对是天气舞台上当仁不让的C位。这轮高温天气过程,波及范围广、强度强,而且局地还具有一定极端性。截至今天(7月14日)14时,华北南部到江南北部之间出现大片高温,其中,陕西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河南中部、湖北西部等局地最高气温超过39℃,部分地区体感温度更是超过40℃。 明后两天,本轮高温将进入最强时段,四川盆地、湖北西部、湖南北部、陕西关中、山西南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将出现成片40℃及以上的高温酷热天气,上述地区均有出现极端高温的可能性。 城市中,15日太原39℃、兰州37℃、重庆40℃;16日成都39℃,都将创下今年来气温新高。其中,重庆明天将是今年首次冲上40℃,并且可能实现40℃“三连击”。 不仅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也显著偏高,“热”力十足。预计16日,河南、湖北中部、陕西关中等地最低气温将超过30℃,局地同样具有一定极端性。16日,西安最低气温或达32℃、郑州30℃、重庆30℃、武汉30℃,从早到晚都是历史同期少见的热! 而且这轮高温过程中,南北方各自热出了自己的节奏。对于北方来说,高温中心河南及其周边一带虽然高温强度大,但还是以干热为主。而长江以南虽然高温强度不及北方,但由于空气湿度大,部分地区体感温度较北方还会更胜一筹。还未入伏,这天然的“焖蒸桑拿”已早早安排上。 17日开始,受到冷空气和降雨影响,黄淮东部到江淮一带的高温将逐渐缩减。而在南方,18日起随着降雨增多,长江以南多地高温会快速减退,但闷热感还会持续。在高温的核心区域河南、湖北等地,由于冷空气路径偏东,上述地区受影响有限,因此高温将持续营业,耐力十足。 天气预报会故意不报40℃吗?据北京日报,每当遇到高温天气,总有公众感觉“怎么比预报的温度更热”,也有网友怀疑气象部门的高温预报会不会“刻意压低数值了”?话题“网友怀疑气象部门刻意不报40℃”也冲上热搜。 “气象工作者不会有意将气温报高或报低,我们也会对预报员的预测进行评分,预报38℃但实际气温达到40℃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所以作为预报员,一定会努力报得越来越准。”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朱定真说。 为何感觉比预报热?事实上,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全球用同样的标准化尺度去测量气温,才能进行对比。 在同一座城市内,百叶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4℃至5℃。这也就有高温天气下,有人测出路面温度高达50℃,但预报数值偏低的“温差”了。 那为什么预报的气温和大家的感觉也差不少呢? “因为气象的观测环境和个人在室外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气温是近地层大气环境的温度,而大家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其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朱定真说。 比如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密切相关,空气湿度较大时人就会感到闷热。只要气温达到3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80%,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不舒服,甚至容易中暑。此外,个体差别也导致体感温度不一样。人的胖瘦、所穿衣服的深浅、进行不同强度的活动、甚至个人心情起伏等都会影响体感温度。 朱定真表示,未来气象部门的预报会越来越向人们的需求倾斜,比如可能会预报体感温度,而不再是简单告诉大家气温为多少度,播报的信息中还要包含气温38℃和39℃有什么差异、哪些领域会受到影响等。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天气网、北京日报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