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智库:如何提升企业研发强度和效能?

来自: 和讯财经 收藏 邀请

仟江水商业电讯(7月9日 北京 高科智库)近些年,很多企业尤其是最终实控人非自然人的企业,科研投入高但成效低,关键技术突破难,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普遍存在。高科智库创始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少铭在谈及这一问题时,作出了如下分析。

他认为,企业出现上述问题,可以对照以下几点找找原因。

一、研发投入符号化。有些企业的研发费用,可能会被包装为“战略投入”,通过设备采购、外包服务等形式计入成本。这样的会计处理,既美化了财务报表,又规避了绩效问责。尤其是那些科研经费转化率为0的项目,往往会以“探索失败”为由,在年终述职时进行“战略销账”。

二、产业需求与科研活动脱节,研发过程不受控制。很多企业的研发仅仅停留在“立项和执行”阶段。科研项目缺乏盈利目标,也不进行KPI考核控制,更没有结果验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企业的大量科研项目是为了应付政府或者上级组织。

三、考核指标本身缺乏“价值基因”。很多企业对于科研成果的考核,过度侧重论文或专利的数量,而不考虑商业价值。结果大量创新成果滞留在实验室,实现不了产业化落地。

四、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些技术出身的职业经理人、创始人或实控人,利用科研机制、制度或考核方面的漏洞,为个人及利益共同体谋福利。企业在研发费用的管理上大手大脚,跑冒滴漏现象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还会出台不合理的奖励、激励政策,更有甚者还会设计技术套利平台,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研发投入高而科创效能低。

对于以上四种乱象,高科智库专门研发出一套检测企业研发效能的财务指标,那就是“研发强效”。

据了解,高科智库的研发强效指标有两套公式。公式一为:研发强效=主业净利润率÷研发强度(其中,主业净利润率=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研发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公式二为:研发强效=扣非净利润÷研发费用。

“很多无效科研,其实都可以用两套公式联手管起来。”裴少铭说着给出了以下两步骤方案。

步骤一:按照“研发强效公式一”进行管理。强制要求企业主业净利润规模和主业净利润率逐步提升;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要求主业净利润率达到或者超过10%,与此同时再逐步提升研发强度。

步骤二:在主业净利润率及研发强度都得到逐步提升后,再按照“研发强效公式二”,要求研发强效值同步提升,使其逐步向10%及更高方向迈进。这样一来,研发红利便会被切实释放出来。

“实现了以上两步走,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效能一定会逐步得到改良。”裴少铭指出,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还必须要严格要求企业实现主业营收规模和扣非净利润规模的同步增长。如此,企业的科研投入便有了根基。而对于如何实现这些内生增长的目标,高科智库还给出了一套用于企业内部管控的13级塔率治理方案。

据透露,作为高科智库的发起单位之一,巨加值研究院利用其自研的13级塔率管理体系,已经并且正在成功地服务着为数众多的典范央国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仟江水电讯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实时动态
焦点话题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康富路32号101房
客服电话:13326565461
电子邮箱:30376048757@qq.com

Powered by 广州丁冬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aiwsw.com Inc.( 粤ICP备2024347580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