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黄宗彦 每经编辑|魏官红 近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财大绿金院)合作开发的“ESG行动派”数据平台完成了2024年度的ESG评级数据更新,并已在每经官网和每经App同步上线。 据悉,本次纳入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至5354家(去年为5330家),覆盖上海、深圳、北京三大交易所。 评级结果显示,在证监会大类二级行业划分标准下,保险业、餐饮业、建筑安装业、邮政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平均得分居前五位;从地域来看,北京、天津、宁夏、上海、海南的上市公司ESG平均得分排在前五。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上交所发布了《推动提升沪市上市公司ESG评级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同时提到MSCI和中证评级,兼顾国外与国内机构。 中财大绿金院相关研究团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方案中对MSCI评级的关注,更多体现了对国际资本市场规则的积极响应,但其同样强调对中证指数等本土ESG评级体系的重视,二者在视角和重点上各具优势、互为补充。 每日经济新闻制图 北京、天津、宁夏上市公司得分排前三与往年一样,“ESG行动派”平台在统计和分析ESG评级分布结果时,按照各大行业分别进行展示,并全面展示相关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结果和行业排名,以及所属的二级行业。此外,评分结果还进行正态转化(注:指将普通正态分布转换为标准正态分布)和七级标准划分。 评级结果显示,在证监会大类二级行业划分标准下,保险业、餐饮业、建筑安装业、邮政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平均得分位居前五名。 不过,中财大绿金院相关研究团队分析表示,这几个行业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样本覆盖面有限,ESG得分情况可能受到少数头部企业优秀实践的显著拉动,存在“头部效应”导致的均值偏高现象。如果剔除样本量较小的行业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ESG平均得分位居前列。 图片来源:中财大绿金院 中财大绿金院相关研究团队表示,这是由于上述行业本身具有天然的绿色属性,其主营业务高度契合国家“双碳”目标要求,直接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与能源结构优化等目标。同时,以上行业的ESG中位数得分均高于平均分。 从地域来看,北京、天津、宁夏、上海、海南上市公司的ESG平均得分排在前五,分别为59.03、57.96、55.84、54.34和53.93。随后为云南、陕西、福建、新疆及重庆,以53.63、52.39、52.24、52.14及51.42的得分位居前十。记者注意到,去年排名前五为北京、上海、海南、天津和重庆,今年名单有所变化。 中财大绿金院相关研究团队认为,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地方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提升,制定发布系列政策引导推动当地企业ESG整体实践提升。比如,2024年,北京和天津陆续发布了ESG相关文件。 图片来源:中财大绿金院 此外,不同企业性质得分高低排序依次为中央国有企业、其他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公众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排序略有调整,但整体变化不大。 从上市板块来看,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与去年保持一致——科创板领跑,其次为主板,创业板和北证市场位列其后。 企业应树立“双重对标”意识近年来,监管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ESG评级能力提升尤为重视。 上个月,上交所官网发文称,交易所近日制定完成《推动提升沪市上市公司ESG评级专项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六大举措助力上市公司ESG评级水平跃升。 再往前,创业板指数调整编制方案首次引入ESG评级负面筛选机制,剔除国证ESG评级在B以下的公司。这是A股主流指数首次明确将ESG评级作为编制依据。 记者注意到,上交所在前述方案中提到,截至2024年底,沪市共有342家上市公司被纳入MSCI ESG评级,其中100家公司在最新一次评级中获得等级提升。MSCI ESG评级达到AAA级的沪市上市公司外资持股市值平均为356亿元,平均持股比例近5%。 A股上市公司提升评级水平,除了参考MSCI及其他的国外ESG评级机构,同时参考我国本土的评级体系。 在中财大绿金院相关研究团队看来,上交所方案中对MSCI评级的关注,更多体现了对国际资本市场规则的积极响应。同时,方案内容强调了对中证指数等本土ESG评级体系的重视,提出要加强对国内主流评级机构的市场认可度,做好国内外评级机构的沟通交流。 中财大绿金院相关研究团队认为,国际评级方法学强调全球视角下的普遍性议题,而国内评级则更关注本国政策导向、区域特征和行业发展阶段,二者在视角和重点上各具优势、互为补充。因此,企业在落实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应树立“双重对标”意识:一方面通过提升ESG治理水平、完善信息披露流程等举措,回应监管要求、服务国家战略;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国际评级逻辑,强化与全球投资者的信息沟通和认可机制。 据了解,早在2017年,中财大绿金院就在绿色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了符合国情的本土化“ESG评价体系”,即实现“1+1”综合评价——在适当结合国际通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加入本土化指标以适应国内企业的发展,旨在综合评价市场上各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022年,作为国内最早探索ESG、传播ESG价值的主流财经智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和中财大绿金院强强联合,以“媒体+智库”方式,搭建起一个汇聚各方ESG资源的平台,沟通监管和市场,链接学界、机构和上市公司;并推出“ESG行动派”数据平台,打造中国上市公司ESG数据平台领先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