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娜 每经编辑|赵云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96家基金机构的205位高管迎来职位调整,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这些人事变动以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等岗位的高频调整为特征,涵盖退休离任、内部晋升等五类动因,既反映了头部机构战略人才迭代、中小公司差异化突围,也折射出基金业正从“规模红利”转向构建高管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布局和调整趋势。 近百家机构的高层变动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已有205位高管发生职位调整,涉及96家机构。这与2024年上半年基本持平,彼时同样是96家机构、202名高管进行了职位调整。 从职位变化来看,副总经理职位变动尤为突出。2025年上半年,共有55家机构的74名副总经理职位发生人事变动,相较2024年同期51家机构的人员调整,无论是涉及机构数量还是人数都有明显增长。其中,今年3月成为公募基金副总经理职位人事变动的高峰期,当月16家机构的副总经理职位出现变动,涉及人数达21人。例如,3月6日赵婷出任浦银安盛基金副总经理;3月18日解斌担任明亚基金副总经理;3月26日,西部利得基金副总经理孙威离任,由王汗青接任,同日西藏东财基金任命顾勇为公司副总经理。 首席信息官职位变动情况也值得关注。2025年上半年,共有21家机构的首席信息官发生变动,涉及28人。变动高峰同样出现在3月,当月有7家机构的首席信息官职位更迭。3月7日,宏利基金首席信息官由高贵鑫变更为唐华,同日邵东担任博道基金首席信息官;3月18日,肖红担任明亚基金首席信息官;3月20日,易方达基金首席信息官由管勇变更为刘硕凌。 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公募基金公司在总裁和总经理两个职位的变动数量有所下滑。而在董事长和督察长职位上,发生变动的公募基金数量则保持不变,未见明显波动。 高管变动五大原因事实上,今年上半年近百家机构的高管人事变动可分为五类。 2025年上半年,基金行业迎来多起因正常退休与任期结束引发的高管变动。3月,在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任职近8年的董事长吴显玲光荣退休,随后由刘峻接任;同月,中航基金副总经理田汉卿,这位量化投资领域的“拓荒者”,因退休原因离任,虽任期不足2年,但在量化投资布局上留下深刻印记;到了4月,国联安基金总经理王琤也因退休卸任,暂由常务副总经理魏东代行职务。而在“元老级”高管退休或任期结束后,公司多选择内部资深人士继任,旨在延续既有战略规划,保持业务发展的连续性。 内部晋升与岗位调整也是近年来基金行业高管变动的主要类型之一。今年3月21日,易方达宣布高管团队的重大调整,引发行业关注。通过管理层调整优化结构:刘晓艳升任董事长,吴欣荣接任总经理,同时明星基金经理陈皓、萧楠卸任副总经理职务,专注于投资工作,体现了“绩优则仕”后回归投资一线的思想。招商基金则强化内部培养,年内一口气提拔了王景、朱红裕、陈方元、于立勇四位副总经理级高管,旨在加强投研实力和多元化业务布局。这些变动共同反映出头部机构倾向于通过内部梯队建设和灵活岗位调整来优化管理效能和人才配置。 近几年,中小型基金公司也在细分赛道发力,以求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发展。由此外部人才引进与战略补位成为公募基金高管变动的一大重要特征。汇泉基金引入鹏扬基金前总经理助理陈洪斌担任总经理,旨在补足其固收投资领域的短板;兴华基金则任命张翔为首席信息官,推动其“固收突围+科技赋能”的转型战略。 2025年以来,股东股权结构的变更也直接引发管理层“大换血”,新任高管通常具备新股东背景。在指南针成功收购先锋基金95.01%股权后,迅速对管理层进行调整,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核心岗位集体更换,新团队围绕指南针战略重新布局业务;另外,随着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的合并,海富通基金也在2025年第二季度迎来管理层变动,原董事长路颖离任,新任董事长由新股东国泰海通证券委派,强化对公司的管理与战略协同。 而最后一类,则是个人原因导致的基金公司高管变动。汇泉基金副总经理寻卫国从督察长转任仅46天便因“个人原因”离职,引发了市场的揣测;同期,永赢基金的李永兴同样因个人原因离开,其管理的多只基金在任职期间回报为负,未能达到投资者预期。职业发展规划、公司内部治理以及业务业绩压力等因素,都会对基金公司管理层变动产生重要影响。 高管转型布局高质量发展此前出台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要建立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持续强化人力、系统等资源投入,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同时,支持基金公司依法实施员工持股等长效激励措施,提升核心团队稳定性。 深圳某公募基金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2025年公募高管变动是行业从“规模红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在费率改革、业绩考核与股权重构三重压力下,人才流动已从“无序更替”逐步转向服务于长期战略重塑。未来具备治理透明度、投研平台化及股东协同能力的机构,更可能在转型中赢得先机。 某中型公募基金人士则指出,2025年上半年基金公司高管变动呈现战略调整为主线的特点。头部公司通过内部优化与外部引进巩固优势,中小公司则在生存压力下寻求差异化突破。监管政策的深化与行业竞争的加剧,将进一步推动高管团队向专业化、年轻化、复合型方向演进。未来,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战略、合规要求与业务创新,将成为基金公司高管团队面临的核心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