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持续推动”到“更大力度推动”止跌企稳,2025上半年,房地产“稳市”力度不减。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有约170省市(县)出台政策超340条,政策频次保持较高水平;中央层面也持续落地“稳楼市”政策,主要围绕去库存、扩需求、新模式和化风险等多方面展开。 在“一揽子”政策支持下,2025上半年的房地产市场不乏亮点,“好城市+好房子”表现出较强韧性;一线城市中如深圳,6月份出现多个热点红盘,开盘去化率超9成,上海、北京等城市也频繁出现高端楼盘大卖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自二季度以来,新房市场复苏的势头有所放缓,二手房市场也持续“以价换量”。中指研究院表示,预计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将在9亿平方米左右,不同城市、不同项目的分化趋势仍将延续。 数百条政策激活市场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在“止跌回稳”的政策意图下螺旋向上,有“小阳春”时节的热销场景,有高端楼盘的大卖消息,也有二手房市场的“以价换量”,而政策层面对房地产企稳的决心只增不减。 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6月份国常会指出“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中央层面持续释放护市信号。 重磅新政也数次发出,涵盖去库存、扩需求、新模式、化风险等多方面。 上半年,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的工作持续展开,从源头调整房地产供给偏多的情况;需求端同样多措并举,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大力推动城市更新、降低房贷利率等政策,均致力于直接或间接拉动住房需求。 在化风险层面,持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截至5月初,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支持了1600多万套住宅的建设和交付;同时,房地产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在多次重要会议中提及。 可以说,上半年中央层面对楼市的定调,助力企稳的态度坚定,政策涉及层面也较广,最直接落地的是房贷利率政策,“保交房”工作在稳步推进中,存量“收储”及城中村改造工作纷纷加码,顶层设计也将有新的规划。 地方政府层面,根据中指监测,上半年全国有约170省市(县)出台政策超340条,政策频次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围绕激活需求、优化供给两大方向展开。 通过梳理可见,上半年地方政府出台的楼市新政,更偏微观、直接。其中,各地调整公积金政策超150条,包括延长还款期限,支持异地互认互贷等;购房补贴力度升级,针对多孩家庭等人群的购房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 此外,多地优化房票安置政策,以助力释放购房需求。比如,厦门自推出房票政策2.0政策后,房票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全市,截至5月19日,厦门开具145亿元房票、带动购房合同金额超210亿元,去化面积超65万平方米。 “好城市+好房子”升温 在数百条政策的“护市”力度下,上半年核心城市的楼市不乏亮点。 根据中指数据,上半年(截至6月25日),北京、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面积同比增长均在4%左右,广州同比增长16%、深圳低基数下同比增速超30%;杭州、成都在核心区供应力度加大下,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6.0%、4.9%。 以变动较大的深圳为例,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深圳一二手住宅合计网签51104套,同比上涨38.8%。其中一手住宅网签(预售+现售)21873套,同比增长41.8%,二手住宅网签29231套,同比增长36.6%。 期内,当地中海云启源境、翰熙典居、中建鹏宸云筑、满京华金硕悦府等多个热点红盘入市,带动片区活跃度提升,其中满京华金硕悦府开盘日光、中建鹏宸云筑开盘去化超9成,好房子、好价格依然是去化的核心要素。 加上其他核心城市,当下一线、二线城市已是房企销售的“主阵地”。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47.8%的销售业绩来源于二线城市;一线城市销售业绩贡献率,同比增长9.0个百分点至40.0%,招商蛇口、越秀地产、中建壹品、中国中铁均深耕一线城市。 从具体城市来看,2025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销售额贡献前三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广州,销售额贡献率分别为16.9%、10.6%和9.0%。上海销售额贡献率相较2024年同期增长4.5个百分点,在TOP10城市中增幅最大。 从房企销售业绩看,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18364.1亿元,同比下降11.8%;6月单月,TOP100房企销售额环比增长24.2%、同比下降18.5%。期内,销售总额超千亿的房企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百亿房企46家。 为房企贡献销售业绩的项目,大多是改善型项目。中指数据显示,上半年前五月,30城90~120平方米的新房成交套数占比保持在四成左右,120~144平米户型成交首次达到30%,改善型楼盘占据了新房市场主流。 受改善项目大量入市的影响,今年1~5月,百城新房价格累计上涨0.97%,涨幅较去年同期收窄0.12个百分点。“居民居住需求品质升级,开发商聚焦打造高品质新房产品,带动百城新房价格结构性上涨。”中指方面称。 市场仍需巩固 上半年的楼市虽不乏亮点,但也有一些趋势需要关注,比如近一两个月以来,新房市场的增长动能有所放缓、二手房市场持续“以价换量”。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已显现出类似趋势。2025年1~5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进入6月份,国信证券数据显示,30 城新建商品房当年累计成交 4243万平方米,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为+10%、-6%、-1%。 从上述数据可见,楼市销售同比增长的情况,仍主要出现在部分核心城市,从全国整体格局看,整体销售规模还在收缩,热销之外的三四线城市仍难去化。 二手房市场的冷热变化更加明显。今年上半年,在“小阳春”“学区房”等因素带动下,核心城市曾有一波热销行情,不过随着教育需求逐渐释放完毕,5月以来,重点城市的二手房市场热度有所转弱。 克而瑞表示,2025年第二季度,30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整体仍保持同环比齐增。不过按月来看动能略有放缓,4~5月回落,6月整体持稳。 其中,部分城市如深圳、西安等,上半年二手房成交累计同比增幅在3成以上,重庆、合肥、济南等城市,上半年累计同比也是增长;但部分城市如郑州、长春、大连、宁波等,二手房仍处于回调期,上半年累计同比暂未回正。 中指数据也显示,6月截至25日,上海受去年基数较高影响同比出现回落,北京基本持平,深圳保持增长;二线城市中仅成都、厦门等核心城市同比增长。 从房价表现看,2025年1~5月,百城二手房价格累计下跌2.88%,跌幅较去年同期收窄0.03个百分点,市场整体延续“以价换量”的行情。 基于当前的楼市行情,以及影响销售恢复的居民收入、开工面积、二手房降价分流的因素,中指研究院预计,全年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将在9亿平米左右;重点城市二手房“以价换量”延续,对新房的分流效应仍较明显。 展望后市,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不同城市以及项目,分化行情仍将延续,政策力度、市场供求、城市效应等因素,将多方面影响楼市的复苏节奏,“好城市+好房子”具备结构性机会,在新房市场的空间仍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